最近綜合能源不溫不火,除了一些能源托管的新聞,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雙碳、儲能、整縣開發光伏上了。
綜合能源做到現在,大家都覺得似乎缺了點什么。
缺了什么呢?肯定不缺錢,我聽過太多人跟我說:如果有好的項目,可以找我們,資金沒問題的。
缺項目,這是肯定的,節能新能源,風險可控,投資少見效快的,早就有人搶了,優質項目已成紅海。
綜合能源不只是項目,個人認為重心也不在項目上,項目是為服務而存在,在這點上,南網的“新型供電服務體系”就明確了這個目標。
從服務的角度看,綜合能源缺三樣東西。
1、服務產品
各綜合能源公司都有銷售,以項目型銷售為主,最大的不足在于:
(1)項目銷售周期很長,因為面對企業級客戶,做出一個采購決策需要涉及一整條決策鏈;
(2)項目成功率很低,基本上從意向開始,從PipeLine里出來的成單率只有3-5%;
(3)客戶粘性很低,基本上項目投運以后,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客戶關系就意義不大了,后續只是項目收款的事情,客戶也感知不到更多的價值。
而綜合能源服務的核心是服務產品化,如何把細分市場的客戶價值挖掘出來,形成可交付、可進行質量管理的服務型產品,這對于過去習慣了賣水熱電氣、賣硬件產品的綜合能源公司來說,是完全陌生的領域。
至今為止,個人認為連最基本的配電運維服務,都很難稱為產品化。同樣是運維服務,IT運維的專業化和產品化程度就明顯高很多。
到目前位置,缺乏面向綜合能源服務的產品設計。
2、服務營銷
綜合能源公司擅長于項目營銷,更多的是關系型營銷,但是到了服務領域,服務營銷是多主體、多場景、多目標的,尤其要區分“客戶”(為服務付費的人)和“用戶”(真正使用服務產品的人),真正的用戶不一定是客戶。關系型營銷關注于搞定客戶,往往忽視了用戶,因為產品的價值閉環是要在用戶那里。
綜合能源服務是一個新生事物,其核心是企業服務中的能源管理市場化、專業化,如何幫助企業解決痛點、癢點。
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,遇到綜能營銷人員,他們的第一反應是:我的用電用氣不是好好的,沒啥問題啊,看不出有什么需要你服務的。所以綜合能源服務營銷的重點,往往不在于痛點(絕大多數企業沒有明顯而直接的痛點),而在于癢點的滿足。
這些癢點來自于不同的層面:
(1)政策層面。比如電力市場化帶來的電價波動問題,雙碳和雙控帶來的企業能耗管理問題,這些都可以推動服務產品銷售。
(2)運營層面。大部分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的加劇,倒逼企業內部挖潛,這時候在能源運營上的一些優化需求,就可以在專業服務營銷的引導下,被顯性化。
(3)安全層面。不少企業在安全用電方面,是存在一定的隱患的,只是過去運營維護不夠專業化,導致隱患沒有及時處理。
目前面向企業能源服務的營銷方法、營銷體系,相對匱乏。即使是電網企業,傳統營銷體系一是以管理為主,二是以管制類業務為主,缺乏市場化的服務營銷能力。
3、服務價值觀
無論是服務產品設計,還是服務營銷,最核心的還是服務價值觀的重構。由于過去能源、電力行業高度計劃性、封閉性,對消費側的業務幾乎是忽視的,更缺乏市場理念和意識,導致綜合能源服務變成綜合能源項目,在投資驅動的路徑上變成紅海競爭。
在電力市場化和雙碳的大趨勢下,能源消費側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,但是這個市場的突破,需要服務價值觀、甚至企業價值觀的徹底重構,從投資導向,轉換為用戶價值導向;從封閉的小生態,走向開放協同的大生態。
創新不宜,且行且珍惜。